崇祯十七年,也就是公元1644年,闯王李自成统领着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军,一路势如破竹,攻入了京城北京。彼时,崇祯皇帝朱由检深知大势已无可挽回,他拖着沉重的步伐登上煤山。极目远眺,只见满城烽火肆虐,浓烟滚滚遮天蔽日,他不禁长叹一声,喃喃自语道:“这苦的,可是天下苍生啊!”
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徘徊许久,思绪万千,最终还是回到了乾清宫。一回到宫中,他便立刻安排人手,将太子朱慈烺以及永王朱慈炯、定王朱慈炤送往大臣周奎和田弘遇的府邸藏匿起来。紧接着,他悲愤交加,拔出佩剑,狠心砍向公主,随后又逼迫周皇后自尽。
《明史·李自成传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帝出宫,登煤山,望烽火彻天,叹息曰:‘苦我民耳。’徘徊久之,归乾清宫,令送太子及永王、定王于戚臣周奎、田弘遇第,剑击长公主,趣皇后自尽。”
周皇后无奈自缢身亡,年仅三十四岁。史书记载,这位周皇后端庄秀丽,才情出众,擅长书画,且秉持着恭谨节俭、朴实无华的美德。
展开剩余77%《烬宫遗录》中也有相关记载:“周后选入宫,名在第三,懿安见其丰容端丽,特拔之为信王妃,故正位后深德之。”
只可惜,国破家亡的厄运降临,如此一代佳人,终究还是香消玉殒,令人不胜唏嘘。
做完这些安排之后,崇祯皇帝心灰意冷,鸣钟召集百官前来上朝议事。然而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竟无一人前来。可以想象,在那空旷寂寥的朝堂之上,满朝文武竟无一人现身,那是怎样一幅凄凉、绝望的场景啊!
崇祯皇帝此时万念俱灰,再次拖着沉重的身躯登上煤山。他在衣襟上缓缓写下遗诏,随后毅然决然地自缢而死,以生命为代价,践行了以身殉国的壮烈之举,明朝至此灭亡。
彼时,崇祯皇帝身边仅有一名太监王承恩陪伴,那场景,实在是凄凉至极。崇祯皇帝自杀后,王承恩也毫不犹豫地在旁边自缢身亡,追随皇帝而去。
值得一提的是,李自成攻入北京后,崇祯皇帝的太子、永王和定王,他们的命运究竟如何呢?
崇祯皇帝一生共有七个儿子和三个女儿,其中,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早早便夭折了,只剩下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。这三个儿子分别是太子朱慈烺、定王朱慈炯、永王朱慈炤,两个女儿则是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。
太子、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皆为周奎之女周皇后所生,而永王和定王则是田弘遇之女田贵妃所生。
当李自成攻进北京时,崇祯皇帝担心公主受辱,悲愤之下拔剑砍向公主。昭仁公主当场便被砍死,而长平公主反应迅速,伸出胳膊遮挡,结果左臂被砍断,昏死过去,侥幸逃过一劫。
虽然命保住了,但公主失去一臂,从此沦为废人。曾经尊贵无比的金枝玉叶,落得如此悲惨结局,实在令人痛心疾首。
后来,李自成下令,将长平公主送往刘宗敏大营进行治疗。
《明史·李自成传》记载:“长公主绝而复苏,舁至,令贼刘宗敏疗治。”
公主一死一伤,那么太子、永王和定王,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?
李自成攻进北京之时,崇祯皇帝心急如焚,赶忙下令将太子朱慈烺、定王朱慈炯、永王朱慈炤送往周奎和田弘遇的府邸,企图让他们躲藏起来。然而,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下,这谈何容易?
此时,连皇宫都难以保全,更何况是大臣的府邸呢?很快,太子、永王和定王都被李自成俘获。
《明史·李自成传》记载:“太子投周奎家,不得入,二王亦不能匿,先后拥至,皆不屈,自成羁之宫中。”
俘获太子和永定二王之后,山海关之战爆发。李自成亲自率领大军出征吴三桂,但他心中不放心,便带着太子一同出征。
山海关一战,李自成战败,他带着太子匆匆撤回北京。回到北京后,李自成匆忙在武英殿举行登基仪式,追尊七代祖先为帝后,立妻子高氏为皇后。他身着华丽的冠冕,排列仪仗,接受群臣朝拜。
举行完登基仪式后,由于清军和吴三桂军一路紧追不舍,李自成匆忙撤出北京。临走之时,他没忘带走太子和永、定二王。
《明史·李自成传》记载:“诘旦,挟太子、二王西走,而使伪将军左光先、谷可成殿。”
李自成一路向西撤退,最终退回陕西。然而,清军紧追其后,李自成一路败退,狼狈不堪。当他退至湖北九宫山时,遭遇当地村民袭击,不幸被杀害。
堂堂闯王李自成,曾经振臂一呼,百万雄兵响应,席卷中原大地,所向披靡。可最后,竟被几个村民砍死,这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,堪称窝囊至极。
李自成败亡后,太子、永王、定王也下落不明,从此不知所踪。
关于他们的最终结局,史书并未详细记载,估计都丧命于乱军之中了。
俗话说,兵败如山倒。李自成一路溃逃,自身都难保,哪里还能顾得上崇祯皇帝的儿子们呢?
发布于:山东省51配资网-51配资网官网-比较大的证券公司-证券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