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,周雅博的两位至亲均荣获军衔,父亲周士第被授予开国上将的殊荣,丈夫彭富九则被授予开国少将的荣誉。
周士第,1900年出生于广东乐会的一个普通家庭,从小便是邻里间公认的才子,7岁启蒙于私塾,勤奋好学,后更步入乐会县高等小学与琼崖中学的殿堂。五四运动时,年轻的周士第成为琼崖学生联合会的骨干,积极投身爱国运动。
1920年,周士第回到家乡,担任第二区高等小学的教师,在此期间积极传播革命思想,点燃青年心中的革命火种。
两年后,周士第前往广州,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的“琼崖评论社”1924年,成功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从黄埔军校毕业后,周士第积极参与组建孙中山的“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”。在北伐战争中,他率领部队屡建奇功,特别是在汀泗桥、贺胜桥等战役中表现出色,被誉为“铁军”的一员。
1927年,南昌起义爆发,周士第担任第25师师长,率领部队奋勇杀敌,为起义的成功作出巨大贡献。当起义军南下广东遭遇失利后,周士第继续地从事革命活动,参与策划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。
1933年,周士第转战至中央苏区,于红军大学执教,随后随红军长征至陕北,担任红二军参谋长,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。
抗战烽火起,周士第作为120师参谋长,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敌,开辟并巩固西北根据地。随后转战冀中,指挥一系列战役,参与著名的百团大战,始终奋战在抗战最前线,为抗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。
解放战争的号角吹响后,周士第在晋北野战军身兼司令与政委两职,领导部队参加晋北战役。
1948年,周士第调任华野1兵团副司令员兼政委,次年再次以司令兼政委的身份率领18兵团,投身于大西北的解放事业,指挥秦岭、扶郿等战役,随后挥师南下,解放四川多座城市。
随着成都的解放,周士第担任这座城市的首任市长,面对战后的满目疮痍与亟待重建的各项事业,迅速投入到地方发展的工作中,致力于巩固新生政权,恢复城市生机。
周士第频繁深入基层,倾听民众心声,了解实际需求。基于广泛的调研与深入的思考,他制定一系列贴近民生、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,推动成都市的经济复苏与社会稳定。
尽管周士第在军事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与丰富的经验,但面对复杂的行政事务,他仍感到一定的挑战与不适应,在处理一些市政问题时,有时也难免显得略显生疏与急促。
为不因个人原因而影响到成都市的整体发展大局,周士第主动请辞市长职务,回到自己更为熟悉的部队,继续为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周士第的家庭生活同样令人津津乐道,与伴侣携手共育的三位子女,都在各自的领域内熠熠生辉。
长子周坚,在军中屡建功勋,退役后转战商界,在国有企业中担任要职。值得一提的是,周坚的妻子是开国上将肖华的女儿。
次子则选择更为低调的道路,他淡泊名利,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,远离聚光灯的追逐。唯一的女儿周雅博,则是一名杰出的医生。
更为传奇的是,周士第的女婿彭富九,作为周士第的老部下,在战场上英勇无畏,屡立战功,最终被授予少将军衔。
1950年,周士第重返军旅,参与抗美援朝,特别是在防空作战的指挥岗位上,为捍卫新中国的和平与安全不遗余力。1955年,组织授予周士第上将军衔,委以军训部长的职务。
步入晚年,尽管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,周士第心始终与国家和军队的命运紧密相连,视军队为家,将培养新一代军事人才视为己任,积极参与部队的各项建设与军事训练工作,为军队的未来发展默默耕耘。1979年,周士第在北京安详辞世,享年79岁。
51配资网-51配资网官网-比较大的证券公司-证券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